姓名:李丹丹
职称:副教授
社会兼职:无
E-mail:whuiqds@126.com
研究方向:低碳经济与管理、数智经济与高质量发展
讲授课程:《微观经济学》《国际环境政策比较》《温室气体统计与核算》《环境经济思想史》等
学习经历:
2000.9—2004.6:中南民族大学,理学学士
2004.9—2006.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硕士
2012.9—2015.6: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07.9—2012.8: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2015.9—2018.9: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2018.10—2021.12: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2022.1—今:湖北经济学院教师
论文发表:
[1] Dandan Li, Xin Guan, Tingting Tang, Luyang Zhao, Wenrui Tong, Zeyu Wang. The clean energy development pa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riven by big data for mining project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2023,348:119426
[2] Hongwei Yu, Fei Peng, Taiping Yuan, Dandan Li*, Daqian Shi.The effect of low-carbon pilot policy on low-carb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 Reexamining the porter hypothesis using difference-in-difference-in-differences strategy. 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J],2023,8(3):100392.
[3] Jingjing Sun,Chenchen Zhai, Xiaoqi Dong, Chengming Li, Zeyu Wang, Dandan Li, Yongping Sun*. How does digital infrastructure break the resource curse of cities? 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 Resources Policy[J],2023,8(3):1-14.
[4] Kai Hu, Dandan Li*, Daqian Shi, Wenli Xu.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daily penalty policy in China.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J],2023,63(1):1-29.
[5]石大千,李雪琴,李丹丹.智慧供应链建设如何提升企业绩效?——基于供应链韧性优化视角的分析[J/OL].中国管理科学,2023.
[6] Hong Cheng, Ruixue Jia, Dandan Li*, Hongbin Li. The Rise of Robots in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J] ,2019,33(2):71-88.
[7]李丹丹.教育程度提高了农民工的幸福感吗——来自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证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J],2017,(1):39-53
[8]余红伟,沈珺,李丹丹.中等收入阶层幸福感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11):115-123.
[9]李丹丹,王平田.全要素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企业亏损——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3):93-101.
[10]程虹,李丹丹.一个关于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一般理论——基于微观产品质量的解释[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7(03):79-86.
[11]程虹,李丹丹.我国宏观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中国软科学,2009,(12):169-178.
课题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工智能技术对于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20BJL131),主持.
学术著作:
[1]《产品质量满意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独著。
[2]《2013年中国质量发展观测报告》,2014年,二作。
[3]《宏观质量统计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二作。
指导学生成果:
[1]2024年5月,指导学生荣获全国能源经济学术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
[2]2018年12月,指导学生荣获“武汉大学2018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与专题研究类“优秀成果”一等奖。